從科羅拉多州到阿拉斯加州,一場針對新型8級VNL重型卡車的 “極寒大考” 正悄然展開。為驗證車輛在惡劣天氣下的真實性能,沃爾沃北美卡車公司(VTNA)——沃爾沃集團旗下的美國分支,延續品牌數十年傳統,將全新VNL系列重型卡車送往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Fairbanks),直面北極圈邊緣的殘酷考驗:零下40度的極寒低溫、冰封打滑的路面、呼嘯肆虐的暴風雪,甚至需要讓車輛在毫無遮蔽的戶外整夜停放。
這一系列嚴苛測試的核心目標,是確保新車在北美五大典型生態場景中——無論是繁華都市、干旱沙漠、廣袤草原,還是濕潤的沿海森林與冰封的北極苔原——都能達到設計階段預設的性能標準與駕駛舒適度。唯有在這些極端環境中通過實地驗證,才能確保車輛足以勝任橫跨北美大陸、里程超3000英里(約4828公里)的長途運輸任務。
測試期間,數十位擁有阿拉斯加復雜地形駕駛經驗的老司機,每天都會向測試團隊反饋細致入微的駕駛感受。這些來自一線的真實體驗,結合卡車實時傳輸的性能數據,成為技術團隊優化車輛的關鍵依據——從動力傳動系統的響應速度,到駕駛室內的每一處舒適細節,都在一次次調試中不斷完善。
其中,“冷浸測試” 是整場極寒試煉的核心環節:測試人員會將卡車停在戶外,關閉發動機靜置過夜,直到車身每一個部件的溫度都降至零度以下。經過12小時的極寒 “淬煉”,工程師們期待看到的,是車輛能像日常使用中那樣,一啟動就恢復穩定運行。這正是卡車在北方寒冬中可靠工作的關鍵。
測試經理揭秘:一場 “用數據說話” 的精密工程
極寒測試絕非簡單的 “把車開去凍一凍”,其背后是工程師團隊數月的周密規劃。正如沃爾沃卡車可靠性測試工程部門經理馬修?泰勒(Matthew Taylor)在接受《Allestimenti & Trasporti》雜志獨家采訪時所說:“我們要收集海量數據,結合司機反饋,把這些信息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改進方案,既要提升產品性能,更要提前規避故障風險。”
他進一步解釋,極寒測試是沃爾沃集團全球 “可靠性測試(Reliability Testing,簡稱RT)” 規程的重要組成部分:“RT規程要求車輛在不同溫度區間跑夠特定里程,不過不同地區的測試細節會根據當地使用場景調整,畢竟全球各地卡車的工作環境差異很大。” 而這一切的基礎,是長達數周的細致籌備:“我們會在卡車關鍵部位,比如動力傳動系統和駕駛室,加裝專用傳感器和通信設備。用熱電偶測溫度、用探頭和加速計記錄噪音、機械應力和振動強度,這些數據會實時傳到數據記錄儀,再通過車載調制解調器發送到遠程服務器,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能被精準捕捉。”
談及這些年測試技術的變化,泰勒坦言:“測試的核心邏輯沒怎么變,主要是根據經驗做些小調整。但設備升級很明顯,現在能用的記錄儀和通信通道比以前多太多了,我們也學會了更高效地利用測試時間和路線,讓每一次行駛都能收集到更有用的信息。”
冷啟動、駕駛室:那些關乎 “實用” 的細節測試
“冷浸測試具體怎么操作?” 面對這個核心問題,泰勒給出了詳細解答:“這是針對動力傳動系統的專項測試,不是每天都做。首先得讓司機在下午4點到5點之間結束當天的駕駛,然后分兩種情況測試:一種是像日常使用那樣,給卡車接發動機缸體加熱器;另一種則完全不借助外部設備,純粹靠車輛自身應對極寒。”
后一種測試尤為關鍵:“我們要觀察,負責點火的超級電容器在多少度會‘罷工’,潤滑油到什么溫度會稠得沒法循環;還要盯著發動機有沒有缺火、運行是否異常——這些問題很可能導致碳氫化合物排放超標;同時也會記錄尾氣后處理系統什么時候能正常啟動。”泰勒還特別提到,新型VNL卡車搭載的超級電容器是冷啟動的 “得力助手”:“有了它,不用消耗電池電量,就能縮短啟動時間,在北方冬天特別實用。”
除了動力系統,駕駛室的舒適性也是測試重點。泰勒介紹:“新車裝了獨立的冷卻器和駕駛室加熱器,我們會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測試——關鍵是要保證,就算不啟動發動機怠速,駕駛室里也能維持合適溫度。” 為了精準評估,測試團隊會在駕駛室窗簾前后、司機座椅旁、通風口等位置都裝上熱電偶:“結合傳感器數據和司機的感受,就能判斷這套系統好不好用。比如有沒有因為密封不嚴導致的漏風,一旦漏風,駕駛室里的溫度就很難穩住,司機開車也會不舒服。”
而司機的反饋,并非簡單的 “舒服或不舒服”——每輛卡車上都裝了數據記錄儀,司機安全帶還配有一個特殊開關:“要是遇到突發情況、故障、設備異常,或者儀表盤彈出提示,司機一按開關就能啟動‘特殊記錄模式’。這樣我們既能拿到實時數據,又能結合司機的描述,更快找到問題根源,后續排查也更有方向。”
全球測試:標準統一,細節 “因地制宜”
美國和歐洲的氣候、地形差這么多,測試標準會不會不一樣?面對這個疑問,泰勒給出了答案:“我們全球的測試團隊都遵循統一的標準規程,但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使用場景進行調整——畢竟卡車不是在‘實驗室’里跑,得適應不同地方的路、法規和氣候。”
他舉了幾個具體的例子:“北美有很多歐洲沒有的高海拔路段和長陡坡,比如有些坡的坡度可達6%~7%,還得連續跑15英里(約24公里),這對卡車動力和制動系統都是大考驗。另外,兩地的行駛速度、載重限制、駕駛時長也不一樣:歐洲卡車時速一般80~90公里,美國能到104公里;美國卡車最大載重36噸,歐洲則是40~44噸;美國司機每天能開11小時,比歐洲多2小時。”
也正是因為這些差異,北美測試才有了獨特的價值:“在北美,司機一個班次就能從科羅拉多州的丹佛開到亞利桑那州沙漠,一路上要穿過好幾種氣候帶——這種‘一站式’體驗,能幫我們更快驗證卡車在復雜環境下的適應能力。”
卓眾商用車
作者:Gianenrico Griffini
翻譯:崔柳青
一審:李浩東 / 二審:崔柳青 / 三審:馮銳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車事業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