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人人射人人澡,青青操av在线,亚洲欧美国产中文字幕,日韩a级大片,亚洲a在线视频

卓眾商用車商用汽車雜志社主辦
掃碼關注微信
您好,請 登錄 注冊

一汽解放:閱兵式彰顯大國重器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以盛大閱兵儀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共同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本次閱兵,編設45個方(梯)隊。分列式環節,按空中護旗梯隊、徒步方隊、戰旗方隊、裝備方隊、空中梯隊的順序,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共同繪就了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壯美畫卷。

而在這支威武之師的序列中,一汽解放作為“國車長子”,共有5種型號的中型高機動性通用戰術系列軍車裝備亮相閱兵式,參加包括防空反導群反無人機方隊,信息作戰群網絡空間作戰方隊和信息支援方隊在內的3支方隊。

ueditor_1756969391_36466.jpg

防空反導群——反無人機方隊

ueditor_1756969409_56980.jpg 

信息作戰群——網絡空間作戰方隊

ueditor_1756969415_55619.jpg 

ueditor_1757053114_46628.png

ueditor_1757053135_17269.png

信息作戰群——信息支援方隊

回望來路,一汽解放始終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卡車駛下生產線,結束了新中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中國汽車工業由此破土萌芽。僅僅數月后的1956年10月,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牌卡車便昂首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引發萬人空巷的盛況。這一歷史性時刻,不僅宣告了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更開啟了“解放”品牌與國家重大活動的不解之緣。

隨著國防需求的升級,1958年9月20日,第一輛解放牌CA30型三軸驅動軍用越野車誕生,成為當時我軍唯一列裝的自主軍車,實現了“解放人為解放軍造解放車”的偉大夢想,打破了中國人不能制造軍用越野車的桎梏,為我國國防裝備體系搭建起自主化的“第一塊基石”。自此,“軍品”二字便深深烙印在一汽解放的品牌基因中,象征著極致可靠與國家責任。

ueditor_1756969439_57468.jpg

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卡車下線

ueditor_1756969446_72479.jpg

1958年9月22日,CA30越野車下線

此后數十年,一汽解放始終以“國車長子”的擔當,深度融入國防建設的每一步。從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的鏗鏘步伐,到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豪邁氣勢;從2017年建軍90周年閱兵的鐵甲生輝,到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的盛世華章,再到如今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莊嚴受閱,幾乎每一次重大閱兵都有解放車的身影。它們不僅是中國汽車工業從“跟跑”到“領跑”的鮮活見證,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雄厚實力與中國軍隊裝備的先進水平。

ueditor_1756969467_97101.jpg

ueditor_1756969475_70733.jpg

1956年10月1日,第一批解放卡車在天安門巡展并參加國慶閱兵和游行

ueditor_1756969484_83694.jpg

1984年10月1日,解放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

 

ueditor_1756969494_79672.jpg

2015年9月3日,解放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ueditor_1756969502_13058.jpg

2017年7月30日,解放參加建軍90周年閱兵

 

ueditor_1756969507_74877.jpg

ueditor_1757053179_36587.png

ueditor_1757053197_73965.png

2019年10月1日,解放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

近年來,一汽解放不斷突破技術壁壘,推動自主創新邁向新高度,其自主研發的全軍第三代中型高機動戰術車型,別名“勝虎”,具有高機動性、高適應性、高生存性、高可靠性、信息化、車族化等特點,實現了全面自主化與產業化,實現了中高機車輛性能的跨越,確保了國家產業和國防安全。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汽解放既承載著“國車長子”“民族品牌”的歷史榮光,又激蕩著新時代賦予的使命擔當,我們有理由堅信,這家車企定將繼續以汽車強國、產業報國的初心,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澎湃動力。

來源:一汽解放

獲取文中車型詢底價

發表評論

跟帖 0 參與 0
發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車事業部立場。

閱讀下一篇

浮光掠影間:循蹤雙層巴士的前世今生

一汽解放

217 文章數
往期回顧 全部

熱門文章

一鍵咨詢 返回 首頁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