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曼銀河5M 6×4牽引車在 “2025(第十二屆)輕量化車身會議(商用車)” 中斬獲最高獎項—— 卓越車型獎。與此同時,其 “高度集成懸架托臂一體式鑄造橋殼項目” 與 “高性能輕量化車橋輪端系統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在“2025(第八屆)汽車輕量化設計大賽”中分別榮獲杰出成果與優秀成果獎。這一系列榮譽不僅是行業對歐曼研發能力的高度認可,更標志著其輕量化技術已邁入系統化、平臺化的成熟階段,為商用車高效運輸注入新動能。

技術突破:多維度創新實現“輕而強” 直擊用戶核心訴求
歐曼銀河5M牽引車的輕量化優勢,并非單純追求技術指標的突破,而是以用戶 “合規多拉、降本增效” 的核心需求為導向,通過四大方面技術革新打造實用價值。
其一,材質創新破解傳統車型痛點,承載力夠強,拉貨更放心。
面對傳統重卡車型“重則費油、輕則不穩” 的痛點,歐曼將產品開發落實到材質層級,實現了 “技術突破與用戶價值” 的深度統一。一方面歐曼通過材料升級來實現輕量化目標。比如采用了高牌號球墨鑄鐵打造平衡軸總成,并在車架上應用700L高強鋼等優質材料。經此優化,重量減輕10%,不僅能在全生命周期內減少2040公斤的碳排放,實現環保效益,同時也優化了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強化材質性能保障使用可靠性,板簧疲勞壽命超 20 萬次,從技術根源上徹底打消用戶對輕量化車型強度不足的顧慮,讓 “輕量”與“強韌”形成互補,精準匹配用戶對高效與安全的雙重訴求。

其二,結構集成實現減重增效,合規多裝貨,一趟多賺錢。
結構設計層面,圍繞“空間優化+減重增效”雙目標,通過創成式技術開發一體式鑄造橋殼,將41個零部件一體鑄造,既降重5%,又降低部件生命周期使用成本;前接梁實現12種零件高度集成,降重30%的同時縮小尺寸,為其它零部件裝配留出充足空間的同時,也能實現多拉多賺。
其三,工藝創新達成“降重不降級”,配置不縮水,車身更輕盈。
在工藝創新層面,歐曼聚焦“降重不降級”,采用多材料復合成型工藝打造鋼塑復合儀表盤骨架,零件數量從59個簡化至31個,降重47%且成本不增加,讓用戶以同等投入獲得更優配置。
其四,一體式平衡開發,油耗成本低,長期更劃算。
歐曼車型開發,在材質、結構、工藝、性能、質量等方面深入鉆研,最關鍵的是,這些技術并非孤立存在——歐曼銀河5M牽引車整合全新工藝、全新材料、全新結構,搭配沖壓高強鋼與航母級熱成型鋼,在確保整車強度,平衡油耗、NVH、操穩、舒適等各項性能的前提下,實現整車重量較同配置行業產品輕約300kg,真正做到“減重不減質”,為用戶破解“想多拉怕超重、想省油怕動力弱”的難題,奠定高效運輸基礎。
場景適配與用戶效益:輕量化技術解鎖資源運輸盈利密碼
煤炭、砂石料等資源型運輸場景,向來以“高頻次、重負荷、路況雜”為核心特征,對車輛的載重能力、穩定性與經濟性提出嚴苛要求,而歐曼銀河5M牽引車的輕量化設計恰好精準適配這些需求,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用戶可觸摸的收益與成本優勢。

在場景適配層面,歐曼銀河5M牽引車300kg的整車減重讓車型在合規范圍內可多裝載數百斤貨物,完美契合資源運輸“多拉增收”的核心訴求;同時,輕量化設計優化了車輛軸荷分布,配合穩定的底盤結構與高強度材料加持,即便在礦區、砂石場等顛簸路段行駛,也能保持更優的加速性能與行駛穩定性,有效減少貨物損耗與行車風險。更值得關注的是,輕量化與高效動力配置形成深度協同——更低的自重大幅降低動力負荷,搭配智能動力控制技術,能源消耗進一步減少,即便長途往返運輸,也能有效控制油耗成本。

落到用戶效益上,這些優勢直接轉化為“增收+降本”的雙重回報:收益端,按年運營20萬公里、每噸貨物運費500元計算,300kg的額外裝載量年均可帶來可觀的額外收入。成本端,歐曼銀河5M的輕量化優勢讓百公里油耗較同類產品更具競爭力,加之一體式鑄造橋殼、高強度板簧等部件的高可靠性設計,減少了磨損與維護頻率,全生命周期運營成本大幅降低,堪稱資源型運輸從業者的“盈利利器”。
從技術突破到場景適配,從收益提升到成本優化,歐曼銀河5M牽引車的輕量化設計早已超越單純的“減重”范疇,成為回應物流行業“效率為王、降本為要”競爭邏輯的核心解決方案,為用戶鋪就“合規增收、省心運營”的運輸坦途。這也充分說明,歐曼在輕量化領域的系統化創新,為行業樹立起“安全、高效、經濟”的產品標桿,彰顯其以技術創新服務產業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來源:歐曼超級重卡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車事業部立場。